什么是“被贷款”?被贷款是指被别人假冒本身的名义在银行打点了贷款。一些人在遭遇此类变乱时,往往忍气吞声,不知该如何应对于。事实上,被贷款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好办理,只看你有没有勇气拿起武器警备本身的合法权益?
一、有权要求认定合同无效
【案例一】
2011年10月5日,熊妍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当她交完首付,来到银行打点按揭手续时,却遭到拒绝。理由是她曾打点过三笔贷款,累计金额已达90万元,不能再贷款了。银行提供的查询证明表现,熊妍于2009年及2010年,在邻县一家银行简直有着贷款记录,每笔均为30万元。“我根本就没有在你们银行贷过款,怎么会有如此巨额的贷款记录?”面对于熊妍的质询,邻县银行却无动于衷,因为他们知道,这只不过是领导亲属利用私自获取的熊妍身份信息打点的贷款。
熊妍有权诉请法院确认三笔贷款合同无效。本案中,银行领导为了本身亲属的所长,弄虚作假、通同一气地连续三次利用私自获取的熊妍身份信息打点贷款,客观上也确已损害熊妍的所长,无疑当属恶意通同。而《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二)恶意通同,损害国家、集体可能第三人所长;……”《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也已规定“恶意通同,损害国家、集体可能第三人所长的”民事行为无效。即银行与真正贷款人的行为,从开始起就对于熊妍没有法令约束力。
2、有权要求消除了不良记录
【案例二】
2011年11月23日,段洁去银行打点住房按揭贷款时,不只被决然拒绝,甚至还遭到奚落:“你这种欠债不还的人还想贷款?”一头雾水的段洁赶紧追问毕竟怎么回事?原来,银行信息表白,早在3年前就有人以段洁名义在另一家商业银行打点50万元贷款,且不停没有还过本息。而今段洁已落下15条不良信用记录。“可我历来就没贷过款呀?”段洁诧异了半天,但记录中与她一致的身份、住址等又让其无法评释。终于,她想起3年前本身的身份证曾经遗失,本身因而“被贷款”了。
段洁有权要求商业银行删除了不良信用记录。《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国民的人格尊严受法令呵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法损害国民的名誉。不良信用记录不只是银行发放贷款的参考,也是对于国民个人品德、信誉的综合评价,即涉及到国民的名誉。段洁的身份证遗失,其实不可为银行侵犯其名誉的理由,因为只要银行当初稍加当心、查询拜访,便能够发明持身份证贷款者并非段洁本人,进而避免本案的发生。无中生有的结果致使了段洁的不良信用记录,对于段洁造成为了损害,存在差错的银行自然难辞其咎。
三、有权要求退还被扣本息
【案例三】
2011年12月1日,葛姗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尾号7090的账户于14时31分完成扣款159975元,余额2100.19元。”这毕竟是怎么回事?葛姗风风火火地赶到银行后,被工作人员告知,一年前,葛姗曾贷款15万元,因到期未还,银行通过查找葛姗账户,发明有存款后即抵扣了本息。“但我并无在你们银行贷过款,你们凭什么这样做?”针对于葛姗的质疑,银行拿出了借款合同,葛姗很快发明“贷款人”一栏中根本就不是本身的签名和指印。传说中的“被贷款”也在她身上发生了。
葛姗有权要求银行退还被扣款项。鉴于葛姗没有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而别人假冒葛姗身份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其实不能对于葛姗产生任何约束力,也不能成为银行扣除了葛姗存款抵做贷款本息的合法依据,从而就决定了银行的私自扣款行为构成不当得利。而《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所长,造成别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所长返还受损失的人。”如果因银行拒不返还而引发诉讼,则应依照侵权之诉措置,即银行必需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向葛姗返还财物、补偿损失。(本文摘自人民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安全贷转载文章仅为传播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